家乡美食玉米糍粑作文怎么写 麻糍写作文

Vghgfyuyt587 by:Vghgfyuyt587 分类:热门菜谱 时间:2024/04/21 阅读:2 评论:0

一、捣麻糍写作文

1.做麻糍,作文

我们奉化老家有句俗话说:“清明麻糍立夏团”。清明节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做麻糍。麻糍是清明扫墓的主祭品。每年清明节爷爷奶奶都会等着我们回去,全家人一起做麻糍。

清明节那天早上,天一亮我就起床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做麻糍。勤劳的奶奶一早就上山把艾草采好了,她把艾草焯好和蒸熟的糯米搅拌在一起,然后倒进一个大大

的石臼里。爸爸和爷爷一起捣,爸爸拿了个木杵用力搡,爷爷站在边上一边蘸水,一边翻,父子俩配合得可默契了。不一会儿,糯米和艾草就合二为一变成了一个大

大的青团了。最后终于轮到我了!等爷爷把艾草团一块块地拧下来,我就把它搓圆、压扁,再撒上松花粉。一个里青外黄,散发着浓郁清香的麻糍就这样完成了!

2.宁海麻糍作文

清明节又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祭祖扫墓,按照我们宁海的习俗,当然不能缺少麻糍。星期六,妈妈提起篮子,带我到田间地头挑“青”。“青”的学名就是艾草,叶子像豆瓣儿,拨开草丛,到处可见。

回到家,我和妈妈把一大篮的“青”择了,清洗几遍,然后放进锅里加点水煮。不一会儿,妈妈揭开锅,只见大堆的“青”已经蔫了,榨出绿绿的汁水。她用勺子捞起“青”拧干,切碎盛到大碗里。

爸爸把米淘洗干净,放进大蒸笼里。旺火一烧,锅里一下子变得热气腾腾的,水泡一个接着一个冒出来。我站在一旁,闻着米饭散发的清香,馋得直流口水。邻居叔叔呢,清洗石臼,准备捣麻糍。

不一会,爸爸端起那笼已经蒸熟的米饭,往石臼里倒,然后举起捣杵,用力地砸呀碾呀,那软软的米团一下子就变形了。爸爸干得满头大汗,叔叔在旁边添水,左邻右舍的小伙伴都赶来了,围着石臼叽叽喳喳,我也像小尾巴,紧紧地跟着大家,看见白白的米团兴奋地说:“我要甜的。”妈妈拿来青和糖,均匀地撒在米团里,爸爸用一根粗粗的木棍在粉团上来回地滚动,直到压成平整的薄片为止。

一个大大的“圆盘”呈现在眼前,色如碧玉,香气四溢。我更馋了,在旁边不停地催促:“好了吗?我都快饿扁了。”阿姨说:“马上就好了,第一块肯定给你!”她边说边往粉盘上均匀地撒些松花,然后拿起菜刀,一块一块地切起来,有的长,有的方,还有菱形……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往嘴里送,滑溜溜、软绵绵的,甜到心底!旁边的小朋友也你争我抢地吃起来,好不开心!

3.美食作文

家乡的麻糍

又是一年春,我不由得想念起家乡的麻糍来。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麻糍在金华永康是别具一格的一种糯米食品,民间建房、种田和农历七月半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食用。市场上也常有出售,但唯独城郊的田宅麻糍最负盛名。它种类很多,有麻糍泻、麻糍滑、米筛花、麻糍食果等等,成品洁白如雪,柔软如绵,光滑细腻,不粘碗,不钉牙糊口,老小皆宜,食者无所禁忌,倍受人们欢迎.

麻糍的制作在浙、赣、闽交界一带,已经有悠久历史。在冬闲、逢年过节的时候,亲人和朋友总是热热闹闹聚集在一起,小孩更是急不可待,看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麻糍,都抢着、争着要。极好吃的呀。

农家秋收后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麻糍,称之为“洗桶”(过去脱粒用的谷桶)。意思是说,秋收时节庄稼人遍身粘着谷壳芒屑,使人皮肤发痒,甚至难免将谷壳芒屑吸入肚里以至发病,通过吃麻糍,就能将这些谷壳芒屑粘走排净。刚出臼的麻糍可用豆粉、芝麻蘸着吃,其味香甜、柔韧,深受人们喜爱。

糯米做的叫麻糍,以晚米做的称年糕。清明做麻糍,过年做年糕,这是新昌民间流传至今的风俗习惯。过去,清明祭扫太公坟时有分麻糕的习惯。轮到作祭主的必须预先作好准备,待祭扫分,在坟坛前当场按人分麻糍。民间所讲的“清明拿麻糍,见人头分麻糍”之说盖出于此。新昌县志载:“宗族的太公坟,扫墓人多……祭扫会餐后,分胙肉和麻糍。”建国后,清明分麻糍的习惯已属少见,可是清明节做麻糍却更为普遍了。但它的意义并非单一为扫墓。在新昌还有清明送麻糍的习惯。这是两家联姻后嫁娶前的一种礼仪。这一礼俗很早以前便在全县各地农村中流行。在嵊州市与新昌毗邻的农村中也如此。谁家要娶媳妇了,男家一般都要在清明节前向女家送去清明麻糍,预示在下一个清明节前将要来娶新媳妇过门了。女儿出嫁后,女家父母到了清明节又得向男家回送清明麻糍。据说这是预祝小俩口结成夫妻日子能过得糯滋滋、甜丝丝。送清明麻糍最为讲究的是回山一带。春分后一星期便开始打算好办齐所用的作料。离清明节还五、六天就要安排送去,宁可早一天,不能迟一日。送的时间必须是上午,于是头一天下午或晚上一定要做好麻糍。凡是礼仪麻糍都须嵌过馅,叫做嵌糖麻糍。在制作中也比一般精细一些、捣得透一些,外形尽量做得样子好一些。大小要匀称,长短要致,馅的甜度也总是足一些。用来送麻糍的家伙也有一套讲究。大多用团空(用篾编成,工艺精细,形似鞋篮)或切篮。把麻糍一段一段分层次整齐地码放在里面,外面再套以青色麻袋,然后打好牢固的结(表示吉庆、结亲)。向女家送,一般都应由新女婿亲自挑着去,以表诚意。如新女婿因故无法新自去,也有由兄弟代送的。女方向男家送,多由新媳妇的兄弟送。麻糍送到后,还应将送来的麻糍马上分别向邻里家分过去,以表热情大方。这时邻里乡亲便会围上来看一看新上门的“毛脚女婿”,相互认识一番,大家也便知道这姑娘不久就要出嫁了。所以群众中还有“吃过清明糕,囡便养勿牢”之说。女家向男家回送的清明麻糍也一样,总得分给邻里乡亲共享口福,乡亲们接过赠送的麻糍,总是乐呵呵地还要回敬几句客套。关于送清明麻糍,新县志中有“乡下有些男家给女家送三年清明麻糍,以示家底殷实”的记载。这是过去的事,现在大多只送过一年就算了。

做麻糍得先将糯米浸泡在水中,待胀足后淘尽沥干、上蒸桶蒸熟后,放在石臼内捣烂成团后起舂,再趁热拉成厚薄相当的粉团,然后嵌以馅。做清明麻糍时间迟早因用场而异。要上新坟的最早,春分后三天就要做了。做麻糍时需要一定的人手和劳力。因此,常常与兄弟叔伯或邻居相约在一起做。大家分工合作,各献身手,既忙碌又闹热。年轻力壮的男子在轮番用捣杵(有檀树和石头两种)用力捣麻糍,还有一人专门负责在捣的时候掭麻糍,捣的人大汗淋漓,掭的人热得不时发出咝咝声。主妇和帮忙的女人们也在张罗着烧火上蒸,准备好摊麻糍用的团背(竹笾)、面板以及调理好馅等。在这里最凑热闹的主角要算是小孩子,他们硬是挤在一起围在石臼边看热闹,等着吃热麻糍。年纪大一点的长辈也大多在那里,抽着烟,喝着茶谈笑风生……用来嵌麻糍的馅种类不少。有豆沙、豇豆、油麻等,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用咸菜馅或其它混合馅,也有将山里的棉花青(绍兴称艾)预先剁成碎末捣进去做成青麻糍的。麻糍的吃法也很多,可油煎、可火烤……

如今,家乡已经很少有人会做这种麻糍了,它也只能成为我的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回忆了

4.浙江民风民俗作文

直到把这个糯米团打糊了,主人很客气的把多放了些红糖的麻糍分给傍边的小朋友每人一块,我也分到了一块香喷喷的麻糍,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才把这个糯米团放到竹匾上,我还发现竹匾的底面上铺了一层粉,爸爸说这是玉米粉和黄豆粉,也能让我了解家乡的风俗,看见火炉上正用木桶蒸着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我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只吃过麻糍没见过麻糍是怎么做的。

今天晚上。爸爸很兴奋地说他小时候爷爷家每到冬至前夕,都有“搡麻糍”的风俗习惯。

吃完晚饭,爸爸兴高采烈地带着妈妈和我奔向村里那户打麻糍的人家,一进那户农民伯伯的家里,我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味道,这是爸爸童年的美好回忆,两个大人迅速地用双手把这个糯米团摊成薄薄的一张大圆饼,然后在上面洒了一层芝麻和红糖。爸爸说等会儿我们去看看,几个大人轮流用木槌击打这个糯米团,一个大人的手一边沾着水一边不断的翻动着这个糯米团,让我去见识一下,过了一会,他们把蒸熟的糯米饭倒进石臼里,有一个爷爷的朋友来串门,等待享受这香喷喷的麻糍,再用菜刀把大圆饼切成一块一块的麻糍,告诉我们他们晚饭后要“搡麻糍”,那时爸爸和他的同伴一起围着大人们“搡麻糍”,在乡下老家我终于看见别人怎么做麻糍了。

我们在爷爷家吃晚饭时。

5.家乡的糯米糍粑作文600字

作文如下:

过新年了,在新年里我们老家都有吃年糕、糍粑的传统习俗,它们有年年高的寓意。它们有各种吃法,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新吃法——烤糍粑。妈妈告诉我,烤糍粑是她们小时候经常吃的东西,烤糍粑需要准备:一盆炭火、一把火钳和糍粑。说干就干,先把火钳架在火盆上,好似天边架起了一道彩虹桥。然后把糍粑放在火钳上,烤上几分钟后会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就说明快好了,我拿起来看一下,亮闪闪的金色中带着一些棕色,香味扑鼻,我都等不及想吃了,就问妈妈:“好了没?”

“早得很呢,别急。”

可是我实在太想吃了,干脆不想了,嘴里念道:“不想、不想……”这时,不可抵抗的香味又直往我鼻子里钻,于是我保佑:快好,快好。妈妈坐在那里,手里不时的翻动着,前后左右。“好了”“啊,太好了。”我仿佛尝到了糍粑外面嘎崩脆,里面软软的嫩嫩的,真香!“耶,终于好了。”我叫道。这时妈妈拿来白糖,我拿着烤好的糍粑粘白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那味道真是太美了。

吃完烤糍粑,我深有感触:干什么事都不能心急,要有耐心。

6.作文花样的美食

如果你问我最爱吃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小笼汤包喽!”你吃过小笼汤包吗?可好吃了,听我来介绍介绍吧。

小笼汤包小巧玲珑,看相很好。远看,十几个洁白无瑕小笼汤包紧紧地簇拥在一起,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像春天那活泼可爱的小桃花。在袅袅的“薄雾”中,小笼汤包似乎更惹人喜爱了。近看,白白嫩嫩的小笼汤包饱满,润泽,嗯,看起来就很好吃。瞧,那皮儿是多么的娇嫩呀,娇嫩得就好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脸蛋儿,轻轻一捏就破碎了。透过外皮儿,你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那纯美的汤汁儿,怎么样,想吃了吧,别急,里面还有一颗如翡翠般润滑的牛肉呢!

小笼汤包不仅看相好,味道也很不错呢。俗话说得好:“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不过我饿管不了那么多,望着那么美味的小笼汤包,我的口水早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顾不得什么淑女形象,抓起汤包就往嘴里塞,好烫,我捂着嘴巴叫了起来,这次我吸取教训,先轻轻地咬一口皮,顿时,汁儿涌进了我的嘴里,好醇,好润,好香,我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待我反应过来,我又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汤包了。

小笼汤包真的很好吃,大家都来尝一尝!

这是关于小笼包的作文,咋样够花样了吧???望采纳

7.浙江民风民俗作文

我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只吃过麻糍没见过麻糍是怎么做的。

今天晚上,在乡下老家我终于看见别人怎么做麻糍了。我们在爷爷家吃晚饭时,有一个爷爷的朋友来串门,告诉我们他们晚饭后要“搡麻糍”。

爸爸说等会儿我们去看看,让我去见识一下,也能让我了解家乡的风俗。爸爸很兴奋地说他小时候爷爷家每到冬至前夕,都有“搡麻糍”的风俗习惯,那时爸爸和他的同伴一起围着大人们“搡麻糍”,等待享受这香喷喷的麻糍,这是爸爸童年的美好回忆。

吃完晚饭,爸爸兴高采烈地带着妈妈和我奔向村里那户打麻糍的人家,一进那户农民伯伯的家里,我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味道,看见火炉上正用木桶蒸着热气腾腾的糯米饭,过了一会,他们把蒸熟的糯米饭倒进石臼里,几个大人轮流用木槌击打这个糯米团,一个大人的手一边沾着水一边不断的翻动着这个糯米团,直到把这个糯米团打糊了,才把这个糯米团放到竹匾上,我还发现竹匾的底面上铺了一层粉,爸爸说这是玉米粉和黄豆粉,两个大人迅速地用双手把这个糯米团摊成薄薄的一张大圆饼,然后在上面洒了一层芝麻和红糖,再用菜刀把大圆饼切成一块一块的麻糍,主人很客气的把多放了些红糖的麻糍分给傍边的小朋友每人一块,我也分到了一块香喷喷的麻糍,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比上次妈妈买来的麻糍好吃多了。

8.有关美食的作文有旁批的

再加一生蹭蹬,半世迂拘,他不是容易教养成那等个好儿子。——《儿女英雄传》

◎迂阔 yūkuò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迂阔之论

◎迂论 yūlùn阔于事理、不切实际的言论

◎迂磨 yūmó〈方〉∶言行拖拉,不痛快他办事迂磨,得时常催他

◎迂讷 yūnè拘谨而又不善于说话。讷,语言迟顿,不善讲话邑有成右者…为人迂讷。——《聊斋志异》

◎迂气 yūqì迂腐的脾气秉性

◎迂曲 yūqū迂回曲折的

◎迂儒 yūrú迂腐不通事理、不切实际;腐儒此迂儒之论也!——《三国演义》

◎迂远 yūyuǎn见解迂阔而不切实际

◎迂执 yūzhí迂腐固执为人迂执

◎迂滞 yūzhì迂阔固执迂滞不达政体。——清·张廷玉《明史》

◎迂拙 yūzhuō蠢笨;拘泥守旧佳答案如果你问我最爱吃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小笼汤包喽!”你吃过小笼汤包吗?可好吃了,听我来介绍介绍吧。

小笼汤包小巧玲珑,看相很好。远看,十几个洁白无瑕小笼汤包紧紧地簇拥在一起,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像春天那活泼可爱的小桃花。在袅袅的“薄雾”中,小笼汤包似乎更惹人喜爱了。近看,白白嫩嫩的小笼汤包饱满,润泽,嗯,看起来就很好吃。瞧,那皮儿是多么的娇嫩呀,娇嫩得就好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脸蛋儿,轻轻一捏就破碎了。透过外皮儿,你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那纯美的汤汁儿,怎么样,想吃了吧,别急,里面还有一颗如翡翠般润滑的牛肉呢!

小笼汤包不仅看相好,味道也很不错呢。俗话说得好:“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不过我饿管不了那么多,望着那么美味的小笼汤包,我的口水早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顾不得什么淑女形象,抓起汤包就往嘴里塞,好烫,我捂着嘴巴叫了起来,这次我吸取教训,先轻轻地咬一口皮,顿时,汁儿涌进了我的嘴里,好醇,好润,好香,我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待我反应过来,我又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汤包了。

小笼汤包真的很好吃,大家都来尝一尝

以下介绍了很多美食,lz可以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和喜欢程度,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美食来写这篇作文。

美味的小笼包

常听人们说小笼包美味可口,我却从没尝过,也不知是啥味道。这天下午,爸爸妈妈带我来到小笼包子店让我开开眼界,饱饱口福。那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小笼包一个个白生生,皮薄薄的,里面好象有一包汁水在,小笼包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宝塔顶上一阵阵香

9.作文家乡的小吃黑糯米饭

在我小的时候,家乡有一个风俗,每当农历十月半的时候,全村每家每户都会煮好糯米饭,然后每家派出一个有力气的男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轮流着打麻糍。

先把煮好的糯米饭倒入石臼里,然后用特制的丁子形的木棍,一举一落,一锤一锤敲打至糯米饭完全变成软糯的糕状,没有任何米粒。在敲打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糯米饭粘在工具上,还要一个人在石臼旁,偶尔用手蘸着水,翻动石臼里的糯米饭,并且要与敲打的人配合好,才不会被敲到手。

敲打好以后的糯米糕放入盆中,用手挤成一个一个的小团,然后蘸着碾碎的芝麻糖吃。(芝麻糖是炒熟的黑芝麻加上白糖一起放入一个小小的,像碗一般大小的石臼里,然后用石棒碾成末。

在碾芝麻糖的过程中,那香味,可以飘出十里。碾芝麻的人,更是陶醉此中),这是最早的,也是真正的手工麻糍。

但在平时,我们嘴谗想吃的时候,因为操作上的辛苦与麻烦,所以父母会选择用糯米粉来简便制作,虽然没有手工敲打的麻糍那种超强的软糯,但口感也一样特别好。

二、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精选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1

一眨眼,又到了中秋节。家乡的中秋节都要在夜晚明月当空时,照习俗参拜月亮。

中秋节那一天,人们都要买好水果,上好的月饼,饼干等。傍晚时分,人们摆好香案,烛台。点上香烛,摆上白天准备的水果,月饼,饼干等东西,等月亮正当空时,人们对着月亮拜上一拜。然后,大家就各自搬来小椅子,扇着葵扇,吃着月饼和水果,望着月亮,听爷爷奶奶讲着月亮嫦娥和玉兔的故事。

而小时侯的我,就会望着月亮的黑影想,这是嫦娥和正在捣药的玉兔吗?

爷爷奶奶的故事我已经记不全了,只记得其中一个片段,在今天,嫦娥会看着大地,看看哪个孩子是最可爱的,最美丽的,那她就会飞入那个孩子的梦中。而我就想入非非,想象嫦娥是什么样的,希望嫦娥能进入我的梦乡。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迫不及待的把我的重大惊喜报告给院中的好友:大家静一静,知道吗?昨天我看到嫦娥和玉兔!所以我是世界上最可爱,最美丽的孩子!

是吗?你怎么看见的啊?那嫦娥和玉兔长啥样子?大家七嘴八舌地问我问题。从此,我成了小伙伴中的头儿。

我爱家乡的一切,我更爱家乡的中秋节!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2

一年中有好多好多的节日。在那热闹的春节,有肃穆的清明节,有那感慨万千的端午节,有那欢快的儿童节,也有欢庆鼓舞的国庆节……而我最爱那象征全家团圆的中秋节,那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日的这一天。

在家乡,中秋节这天还要赏月呢!早早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便出来赏月了。月亮就像登台表演的小姑娘一样慢慢升起,害羞胆怯,洁白如玉。月亮上的图画像小孩子信笔涂鸦,又像大师的奇书异画,让人捕捉不透。你看,这个角度看上去很想山丘,可是换个角度在看,又像一片茂密的小树林。皎洁的月亮洒落在大地上,一切都是那么平静。

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并吟诵了《水调歌头》中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在这迷人的月色下,如果可以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妈妈告诉我,月饼是圆的,所以吃月饼就是团团圆圆的意思,看着那桌子上的那各式各样的月饼,我点了点头。妈妈的这番话,让我明白了月饼的含义和中秋的含义。

希望今年的中秋提前到来,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们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更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民风民俗。在我的家乡,中秋节的热闹并不亚与别的地区。

照家乡的习惯,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梨子、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柿子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节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节也被人们称为“水果节”。

在我的家乡,春节与中秋节是一样的`。同春节一样,中秋节这天,一些到外地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团圆。所以,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团圆节”。

在中秋节这天,吃过晚饭后,人们沐浴更新衣,忙着能望见月亮的天井里,阳台上摆起桌子,把洗干净的水果,买来的糕点,月饼摆上去。一切办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祭拜月亮。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自从牙牙学语之后,就缠着长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于是,月亮便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中秋节这一天,免不了一边拜月一边讲故事,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中秋节,怎么样?在中秋节这天,我的家乡热闹吗?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4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正是中秋佳节,天上的一轮明月满乾坤,高悬在天幕上的月亮好似一盏明灯。

这天晚饭后,我们全家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见月娘的听前摆起桌子,把月饼、云片糕、苹果、龙眼、柚子、菠萝摆上去。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月亮高高地升起来了。圆得那样可爱我,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奶奶点燃了高香,每人分三炷香,“来来来,拜拜月娘,保佑你学习进步!”我手持着香,心里默默祈祷。

在这个节日里月亮当然是主角啦!你瞧,金黄的圆月,它多么像一面锣啊!又似一位害羞的小姑娘,羞答答的。过了一会儿,月亮的颜色逐渐变浅,渐渐地,月亮变成了银白色,犹如一块大玉盘,是那么圆,那么亮,又恰似一盏明灯高高地悬挂在天空,把大地照得通亮。咦?星星都上哪去了?是散步未归?还是和月亮姐姐捉迷藏呢?只有几颗星星在天边一闪一闪地,好像调皮的孩子,眼睛一眨一眨地。这几颗大胆的星星站在天幕上,不知是与月亮比美?还是与月亮做伴?

此刻,皎洁的月光倾斜了下来,大地成了银白色的世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我们一家围坐准备着吃月饼,奶奶打开了一盒盒月饼。我用手轻轻地捏起一小块月饼,细细地端详着,顿时,一股香甜溢满了口中。

月亮圆,月饼圆,团团圆圆人更圆;家人圆,幸福圆,快快乐乐梦想圆;明日圆,岁岁年年总团圆。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都各具特色但在我心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家乡的中秋节,它永远都烙印在我心中,令人回味无穷。

又是一个中秋,妈妈一大早就忙开了,买菜洗菜,叮叮当当,锅碗瓢盆,她虽然很忙,却忙中带着兴奋,不同于王维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因为爸爸和哥哥正在赶回家的路上,晚上便会和我们团聚……终于爸爸和哥哥在傍晚时分拖着沉重的行李与疲惫的身子经过一天的奔波回到了这温馨满园的家。我连忙接过行李,母亲也满面春光的端来一盘盘家常菜,这些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却是那么令人怀旧,那是家的味道。之后家人围坐在一起畅谈欢笑,团圆的喜悦盈满了整个饭桌,面对着一桌子的美味,我和哥哥早就迫不及待了,我们俩像两只小馋猫似的三下五除二就把饭桌上的美味解决了个干净。

饭后一家人一起在院子里散步,一边“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一边谈论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挂在青云端。”一边还品尝着各色各式的饭后甜点。我们任由着浓郁的桂花香盈满怀袖,看月光倾斜下来,撒在脸上,行走在“如积水空明”的院子里,吃着美味的月饼,与家人共享团圆之乐,我不禁道“实是欲界之仙都”,那美妙的意境真可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就是我家乡的中秋节!充满了家与爱的味道。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6

不知不觉中,中秋节来临了。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想知道我家乡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

中秋节的夜晚,恬静幽雅,星光闪烁。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你仔细地看着圆月,就好像看到了美丽的广寒宫,可爱的玉兔,看到了美貌天仙的嫦娥......

我家不远处,有一个水上公园。平日夏夜里,人们在这里乘凉,到了中秋节,更是赏月的好去处,大人们有的在跳舞,歌唱;有的在悠闲地看着慢慢划去的小船,小孩子们你追我赶。不远处的长椅上,一对老爷爷老奶奶,相依而坐,轻声细语,不时望着空中的明月,好温馨的画面呀!

看到这些景色,广寒宫中的嫦娥姐姐还会寂寞吗?

夜,越来越深;月,越来越亮,沐浴着如水的月光,边吃着美味的月饼,别有一番情趣。那又圆又大的月饼,有各种各样的味道,比如清香的茶月饼啦、香辣的牛肉月饼啦、甜甜的玉米月饼啦、然而,我最爱吃绿茶月饼。绿茶月饼咬上一口,清香可口,百吃不厌,还夹着几丝甜味。人们最喜欢在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而月饼,更代表对亲人的思念。听大人们说,保留一个月饼,就能召回远方的亲人。正应了古人的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正是借着中秋佳节,遥寄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7

家乡的中秋节虽比不上春节的热闹、元宵节的绚丽,却是我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每年的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记得去年的中秋节是在我家过的,在外务工的大伯一家难得回到了家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众多的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欢乐无比。这天一早,妈妈和伯母就早早的起来为大家丰盛的晚餐忙前忙后,我和哥哥则带领小客人们玩得不亦乐乎。我们来到田间地头看风景、捉蛐蛐。我们一边听蛐蛐唱歌、听溪水弹琴,一边看地里金黄的玉米,一边观察蜜蜂如何采蜜。

不知不觉,夜晚降临了。大人们把各种美味摆上餐桌,当然月饼是必不可少的,足足摆了三大桌。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喝一边说笑。老人们把农田里的庄稼说得头头是道;年轻人谈论着天南海北的趣事。大伯家的小弟弟对什么都很好奇,一直叽叽喳喳问个不停。他说:“姐姐,你们这里的月亮里有嫦娥、有玉兔吗?今天是不是会看到吴刚砍树啊?”……晚饭后我们来到外面赏月,弟弟仰着它的小脑袋看月亮,一边看还一边不停地嘀咕。今天的月亮似乎特别明亮,高悬中天,如水的月光洒向大地。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嫦娥抱着玉兔在注视人间,仿佛看到了吴刚在不停的砍那金灿灿的桂树……

夜深了,却挡不住亲人们欢聚的喜悦。远处此起彼伏的蛙声虫鸣连成一片,空气里弥漫着桂花的浓香。月亮像个小姑娘在微云中穿梭,若隐若现,我不禁低吟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8

今天我们过得可开心了,为什么?因为今天是中秋节,与众不同的中秋节。这天早上,妈妈早早就起来了,捧着一本叫什么〈〈有关月的诗〉〉,奶奶也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

我不想打扰妈妈和奶奶,于是我去问爸爸。“真奇了。”今天是怎么了?连平时不喜欢看书的爸爸,今天也看起书来了。我带着好奇心去问爷爷,爷爷说:“孩子,你忘了?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呀!”“哦。”我差点儿忘了,“嘿,看来我也得去做做准备了。”你应该会问,为什么我要做准备,你从我妈妈看的书,就能得到启发。我们家乡的中秋节可跟其他的村子不同呢!等到晚上,大家聚集在自家的课题客厅。开始——诗句接龙。开始了,家庭的“主人”爸爸先说:“小时不识月。”妈妈道:“呼作白玉盘。”爷爷接:“峡深明月夜。”奶奶说:“嗯……”我接江静碧云,嗯,天。”“江静碧云,嗯,天。”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错、错、错,是江静碧云天。”我不好意思地说。

此时,我们大家乐开了花。这次中秋节大家过得可快乐了。玩完了诗句接龙我们就开始,吃月饼、赏月儿……“嘿,你不知道,突然停电了,你猜怎么着,我们这次中秋节,得添加一个“黑中找灯”了,哈哈哈!”这次中秋节最有趣的是那个诗句接龙,我喜欢这次既单纯,又与众不同的中秋节。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9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10

时逢农历十五中秋节,我一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回家乡赏月,正如张九龄说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于是我们在渐浓的秋意中,驱车返回故乡潮州。家乡这儿风景秀美,是赏月的好地方。第二天晚上,我一家乘着微风,拥着满怀的好心情到寺庙赏月。我抬头看,起初的月亮周围云缭雾绕,显得有些朦朦胧胧,仿佛笼罩在仙境之中。

渐渐的,夜空中风儿开始顽皮地嬉戏,仿佛不经意间拨开屏障,露出了正对我们嫣然而笑的月儿。月亮好似一支轻盈的画笔,在浮云间细腻而精致地勾勒出一阵阵美妙动人的光晕。这时,月亮上忽然隐约地现出两个小黑点,飘忽不定。看着他们悠闲自在的模样,我不禁浮想联翩:啊!嫦娥与玉兔一定正在月亮上散步呢!月亮很慷慨,将月光毫不吝惜地四处挥洒,馈赠给世间每一个人、滋润世间的每一寸泥土。寺庙前烧起香来,不一会儿便烟火葱茏。月光像一双细腻的少女的手,仔细擦拭着每一丝烟,还让上面住满了会发光的小精灵,它门微微闪烁着,一定是在向人们招手吧!

啊!不仅人们被这貌若天仙的月亮迷住了,连庙门前的高贵俏丽红花都忍不住随风摇曳着自己的裙裾,仿佛是向风光无限的月亮投去羡慕的一瞥。我在月光轻柔的抚摸下、在其乐融融之中愉悦地赏了一次月。月亮大概受不惯那么多人对它投去的目光,便让风把屏障合上。我们便在浓浓的秋意中,与风儿手牵手,走回家了。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11

期待已久的中秋终于来到了。我可是等的快化作“望月石”了。

这天晚上全家人刚吃完晚饭后天就黑了这时奶奶拿来一只升罗里面装满了麦子在中间插了一股香四周围也插满了一种叫亮晶晶的香然后在蜡签上插了两支蜡烛于是奶奶点燃了蜡烛和香我觉得非常好奇问道:“奶奶这是什么香啊怎么好玩?”奶奶回答道:“这亮晶晶香啊意味着出门不遭受风雨而且还能去除灾害。”我看了看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奶奶又端上来了早上买的苹果、月饼、梨等东西。我正做在椅子上望着天上那圆圆的月亮。突然月亮一下子消失了我觉得非常奇怪便大声说道:“月亮怎么不见了它去那里了?”爸爸笑着说:“傻孩子因为今天是阴天啊所以月亮出来了一会儿就不见了。”这时我无意间看见了放在桌子上的东西于是伸出手想要拿月饼就在我刚要碰到的一瞬间爷爷说道:“别动那月饼不是我们自己吃的是给月亮公公吃的月亮公公吃饱了我们出门才能保平安。”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后就又坐在椅子上望着天上希望月亮能重新出来再让我看着它。同时我又想:我们家乡的中秋节竟有这么多习俗我还是头一回知道呢!我还想: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家乡的中秋节风俗都进行完成之后,一看时间已经很晚了,立刻被妈妈赶去睡觉。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12

中秋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妈妈告诉我: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是家人团圆,品尝月饼,饮酒赏月,尽享天伦之乐的好日子。并且还有一天的假期呢,所以我喜欢中秋节。

在我的家乡,人们早早地盼望着中秋佳节的到来。瞧,琳琅满目的月饼是超市里的热卖品,人们争相抢购。“糍粑,又香又糯的糍粑。”小贩们在各处叫卖,好不热闹。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终于到了,奶奶早早地准备好了丰盛的大餐,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大圆桌旁,吃得可起劲了,都相互祝福着干杯,真是其乐融融。不久,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阳台赏月。我问爸爸:“中秋的月亮为什么那么圆?”爸爸回答说:“因为家人团圆,所以月儿圆。”我问了一大堆问题,爷爷还饶有兴趣地为我讲起了《嫦娥奔月》的传说,我听得津津有味。

桌上的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拿起月饼开始狼吞虎咽了起来。,一下吃了三个,心里像灌了蜜似的一样甜美。爸爸见我的吃样,就开始给我讲中秋吃月饼的由来:“古往今来,月饼作为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其饼面图案无不与月亮相关,百花齐放让你看不过来,在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

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的由来。传说安通商的吐番的人给李世民一盒圆饼,从此中秋的习俗变流传了下来。”我似懂非懂地点了头。

中秋节既可以赏圆月,尝美食,又丰富了知识,可真是一举多得呀!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13

每年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不在家乡的人们在这一天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在异乡的亲人。真可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中秋节,我们全家都会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在我们家乡,每到中秋节,集市上到处是卖月饼的。月饼的外观像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刻画出来的月亮图案,还有花瓣。各种口味的馅都有。新做出来的月饼香甜可口。新端上来的月饼,一股香味扑面而来,令人垂涎欲滴。

虽然市场上的月饼口味众多,但是我还是喜欢妈妈做的月饼。所以,每到中秋节总要吃上几块,妈妈看着我吃她做的月饼这么高兴,心里也非常高兴。

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坐在桌子旁,边吃水果赏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这时,我总会想,远方的亲人在思念着我们,他们是多么孤单啊!看着月亮就好似看到了远方的亲人一般,非常快乐。小时候,妈妈说:“月亮上住着嫦娥,永远住在月亮上,我想,我们和嫦娥相比起来,比她幸运多了,我们还可以看到亲人,而她谁也见不到,孤独的生活。虽然这只是神话故事,但我也感到无比幸福。天越来越黑了,我们都进入梦乡,中秋节也过完了,但这份亲情没有变,我仍然思念着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

在我看来,我家乡的中秋节,虽然很普通,但他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就是那种独特的亲情,使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美好的中秋节。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14

炎热的夏天刚过,迎来了凉爽的秋天,人们那略显憔悴的面容也像大海的浪花,一层层的展开来,感受即将到来的中秋的气息。

没过几天,中秋节到来,我们全家坐在院子中,在凉爽的夜晚,星空格外明朗,璀璨的夜空下,月亮极圆。赏完月,我们一家走在热闹的集市上,五彩缤纷的花灯摆满了整个集市,仿佛置身于一个祥和的世界。我们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格嫦娥木偶做的非常精细,我缠着父母买下了这个木偶,妈妈告诉我,嫦娥是一个住在月亮的神仙,一般在过中秋节的时候都要祭拜她,这已经是一个很古老的习俗了。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继续向前走着。我看见了许多人在围着一个地方,我就非常好奇,想过去看看,可是怎么也挤不进去,我只好放弃,但我不甘心,就让爸爸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爸爸看了一会儿对我说:“儿子,是一些人在表演杂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中秋节要演杂技呢?爸爸微微一笑说到:“因为这是我们家乡地习俗呀!”我听后对中秋节就更加感兴趣了,一直到夜晚十点多,我游览了许多家乡中秋节特有的习俗,比如说:“祭拜嫦娥,祭拜月亮祈求明年的平安,自己做一个月饼等。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使我更加喜爱家乡,喜爱家乡的中秋节。

家乡的中秋节最让我难忘,因为它承载了我对家乡的依恋,承载了我对家乡永久的怀念与好奇。

三、麻糍写作文

1.做麻糍,作文

我们奉化老家有句俗话说:“清明麻糍立夏团”。清明节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做麻糍。麻糍是清明扫墓的主祭品。每年清明节爷爷奶奶都会等着我们回去,全家人一起做麻糍。

清明节那天早上,天一亮我就起床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做麻糍。勤劳的奶奶一早就上山把艾草采好了,她把艾草焯好和蒸熟的糯米搅拌在一起,然后倒进一个大大

的石臼里。爸爸和爷爷一起捣,爸爸拿了个木杵用力搡,爷爷站在边上一边蘸水,一边翻,父子俩配合得可默契了。不一会儿,糯米和艾草就合二为一变成了一个大

大的青团了。最后终于轮到我了!等爷爷把艾草团一块块地拧下来,我就把它搓圆、压扁,再撒上松花粉。一个里青外黄,散发着浓郁清香的麻糍就这样完成了!

2.宁海麻糍作文

清明节又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祭祖扫墓,按照我们宁海的习俗,当然不能缺少麻糍。星期六,妈妈提起篮子,带我到田间地头挑“青”。“青”的学名就是艾草,叶子像豆瓣儿,拨开草丛,到处可见。

回到家,我和妈妈把一大篮的“青”择了,清洗几遍,然后放进锅里加点水煮。不一会儿,妈妈揭开锅,只见大堆的“青”已经蔫了,榨出绿绿的汁水。她用勺子捞起“青”拧干,切碎盛到大碗里。

爸爸把米淘洗干净,放进大蒸笼里。旺火一烧,锅里一下子变得热气腾腾的,水泡一个接着一个冒出来。我站在一旁,闻着米饭散发的清香,馋得直流口水。邻居叔叔呢,清洗石臼,准备捣麻糍。

不一会,爸爸端起那笼已经蒸熟的米饭,往石臼里倒,然后举起捣杵,用力地砸呀碾呀,那软软的米团一下子就变形了。爸爸干得满头大汗,叔叔在旁边添水,左邻右舍的小伙伴都赶来了,围着石臼叽叽喳喳,我也像小尾巴,紧紧地跟着大家,看见白白的米团兴奋地说:“我要甜的。”妈妈拿来青和糖,均匀地撒在米团里,爸爸用一根粗粗的木棍在粉团上来回地滚动,直到压成平整的薄片为止。

一个大大的“圆盘”呈现在眼前,色如碧玉,香气四溢。我更馋了,在旁边不停地催促:“好了吗?我都快饿扁了。”阿姨说:“马上就好了,第一块肯定给你!”她边说边往粉盘上均匀地撒些松花,然后拿起菜刀,一块一块地切起来,有的长,有的方,还有菱形……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往嘴里送,滑溜溜、软绵绵的,甜到心底!旁边的小朋友也你争我抢地吃起来,好不开心!

3.厦门小吃作文

厦门小吃来到厦门,不但可以看到大海,而且厦门小吃闻名中外,可谓是色香味俱全,让人一饱眼福,大饱口福!人们磨肩接踵,举袂成云,挥汗如雨,各种小吃摊前被人流围得水泄不通。

在小吃街上,红壳大海蟹新鲜出炉,香味扑鼻而来,那香味仿佛一只魔爪,引诱着我们的食欲,让人非要尝尝不可。海蟹足足有菜碟子那么大,打开蟹壳吃海蟹肉,就算是没加一丁点儿作料,也是我们当地海鲜比不上的。

蟹肉非常软,还有些鲜味的汁,吃起来很嫩,就像吃白豆腐一样,蟹腿很长,我如同一只贪吃的小老鼠,使劲咬开蟹壳,吸着“白豆腐”。橙汁好像在向我们招手,我们买了几杯,这些橙汁是纯天然的,不加水,不加糖,现榨的,四个橙子才能榨成一杯,酸酸甜甜,果真味美。

挺着满肚子橙汁,我又尝了馅饼,它是鼓浪屿很有名气的小吃,口味有很多,有水果饼、香芋饼、蛋黄饼、绿豆饼……分为甜、咸、荤、素四种。馅饼是一层一层的,薄如纸,又叫千层酥。

肚子已经饱了,可妈妈还在嘀咕:“还是慢慢吃,多吃点,回长沙就没有这些小吃了。”于是,我们又买了一盒麻糍,麻糍是传统美食,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它是用熟糯米粉为皮,内包贡糖、外粘芝麻制成。

麻糍制作很细致,吃在嘴中不腻,很香甜。厦门小吃还有咸甜交加的黄金肉松、清香爽口的椰子饼,让人吃得满口流油的鲜肉粽,令人垂涎欲滴的鱼丸,还有风味独特的五香蒜茸花生……夕阳西下时,我坐在海边,吹着微熏的海风,听着海浪扑打礁石声,嘴里咀嚼着生蚝肉,身边是一大袋各种厦门小吃。

在厦门,吃吃吃,除了吃还是吃!你的嘴巴可以永不停止,但是肚子却装不下了。

4.美食作文

家乡的麻糍

又是一年春,我不由得想念起家乡的麻糍来。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麻糍在金华永康是别具一格的一种糯米食品,民间建房、种田和农历七月半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食用。市场上也常有出售,但唯独城郊的田宅麻糍最负盛名。它种类很多,有麻糍泻、麻糍滑、米筛花、麻糍食果等等,成品洁白如雪,柔软如绵,光滑细腻,不粘碗,不钉牙糊口,老小皆宜,食者无所禁忌,倍受人们欢迎.

麻糍的制作在浙、赣、闽交界一带,已经有悠久历史。在冬闲、逢年过节的时候,亲人和朋友总是热热闹闹聚集在一起,小孩更是急不可待,看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麻糍,都抢着、争着要。极好吃的呀。

农家秋收后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麻糍,称之为“洗桶”(过去脱粒用的谷桶)。意思是说,秋收时节庄稼人遍身粘着谷壳芒屑,使人皮肤发痒,甚至难免将谷壳芒屑吸入肚里以至发病,通过吃麻糍,就能将这些谷壳芒屑粘走排净。刚出臼的麻糍可用豆粉、芝麻蘸着吃,其味香甜、柔韧,深受人们喜爱。

糯米做的叫麻糍,以晚米做的称年糕。清明做麻糍,过年做年糕,这是新昌民间流传至今的风俗习惯。过去,清明祭扫太公坟时有分麻糕的习惯。轮到作祭主的必须预先作好准备,待祭扫分,在坟坛前当场按人分麻糍。民间所讲的“清明拿麻糍,见人头分麻糍”之说盖出于此。新昌县志载:“宗族的太公坟,扫墓人多……祭扫会餐后,分胙肉和麻糍。”建国后,清明分麻糍的习惯已属少见,可是清明节做麻糍却更为普遍了。但它的意义并非单一为扫墓。在新昌还有清明送麻糍的习惯。这是两家联姻后嫁娶前的一种礼仪。这一礼俗很早以前便在全县各地农村中流行。在嵊州市与新昌毗邻的农村中也如此。谁家要娶媳妇了,男家一般都要在清明节前向女家送去清明麻糍,预示在下一个清明节前将要来娶新媳妇过门了。女儿出嫁后,女家父母到了清明节又得向男家回送清明麻糍。据说这是预祝小俩口结成夫妻日子能过得糯滋滋、甜丝丝。送清明麻糍最为讲究的是回山一带。春分后一星期便开始打算好办齐所用的作料。离清明节还五、六天就要安排送去,宁可早一天,不能迟一日。送的时间必须是上午,于是头一天下午或晚上一定要做好麻糍。凡是礼仪麻糍都须嵌过馅,叫做嵌糖麻糍。在制作中也比一般精细一些、捣得透一些,外形尽量做得样子好一些。大小要匀称,长短要致,馅的甜度也总是足一些。用来送麻糍的家伙也有一套讲究。大多用团空(用篾编成,工艺精细,形似鞋篮)或切篮。把麻糍一段一段分层次整齐地码放在里面,外面再套以青色麻袋,然后打好牢固的结(表示吉庆、结亲)。向女家送,一般都应由新女婿亲自挑着去,以表诚意。如新女婿因故无法新自去,也有由兄弟代送的。女方向男家送,多由新媳妇的兄弟送。麻糍送到后,还应将送来的麻糍马上分别向邻里家分过去,以表热情大方。这时邻里乡亲便会围上来看一看新上门的“毛脚女婿”,相互认识一番,大家也便知道这姑娘不久就要出嫁了。所以群众中还有“吃过清明糕,囡便养勿牢”之说。女家向男家回送的清明麻糍也一样,总得分给邻里乡亲共享口福,乡亲们接过赠送的麻糍,总是乐呵呵地还要回敬几句客套。关于送清明麻糍,新县志中有“乡下有些男家给女家送三年清明麻糍,以示家底殷实”的记载。这是过去的事,现在大多只送过一年就算了。

做麻糍得先将糯米浸泡在水中,待胀足后淘尽沥干、上蒸桶蒸熟后,放在石臼内捣烂成团后起舂,再趁热拉成厚薄相当的粉团,然后嵌以馅。做清明麻糍时间迟早因用场而异。要上新坟的最早,春分后三天就要做了。做麻糍时需要一定的人手和劳力。因此,常常与兄弟叔伯或邻居相约在一起做。大家分工合作,各献身手,既忙碌又闹热。年轻力壮的男子在轮番用捣杵(有檀树和石头两种)用力捣麻糍,还有一人专门负责在捣的时候掭麻糍,捣的人大汗淋漓,掭的人热得不时发出咝咝声。主妇和帮忙的女人们也在张罗着烧火上蒸,准备好摊麻糍用的团背(竹笾)、面板以及调理好馅等。在这里最凑热闹的主角要算是小孩子,他们硬是挤在一起围在石臼边看热闹,等着吃热麻糍。年纪大一点的长辈也大多在那里,抽着烟,喝着茶谈笑风生……用来嵌麻糍的馅种类不少。有豆沙、豇豆、油麻等,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用咸菜馅或其它混合馅,也有将山里的棉花青(绍兴称艾)预先剁成碎末捣进去做成青麻糍的。麻糍的吃法也很多,可油煎、可火烤……

如今,家乡已经很少有人会做这种麻糍了,它也只能成为我的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回忆了

5.求一篇舌尖上的中国2的观后感,要求以地理角度来写,500字以上

《舌尖上的中国2》观后感中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变革体,是世界上最注重家庭观念的国度,食物背后的道理和故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各个地域的人们在穿、住、用、行上愈发的相似,似乎当下的中国食物是最能区分一个地域特点的了.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长期日常生活中饮食行为习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时空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环境对人们获得的食物种类起到很大的影响,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次,自然环境使得人们为了生存而对饮食结构和食物做出选择.贮存、腌渍、晾晒、冷冻等诸多方式被使用来保存食物,在保存食物的同时也创造了不同风味的食物.舌尖2中说“这是剧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白马占堆爬上四十米的高树为弟弟获取蜂蜜,归乡华侨的一顿萝卜饭,为女儿苦练抓跳跳鱼技巧的父亲,养蜂父亲颠簸路途中的患难与共等等,通过食物所承载的那份亲情,是更重要的.这世间最好的厨师,最好的食物永远都是父母和爱着的人.这不仅在于食物,更是那份亲情.因为中年人外出务工而造成的“乡村空心化”而形成的“613899”部队,麦客们低下的效率与现代化社会的格格不入,城市化的不断进程,裹挟着一些人们走进城市,进入高楼,而他们是否能够适应?市场化的大潮,是否会让那些记忆中的味道不复存在?所以中国这辆列车,请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人都不被“时代”抛下,每一个人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

6.家乡的糯米糍粑作文600字

作文如下:

过新年了,在新年里我们老家都有吃年糕、糍粑的传统习俗,它们有年年高的寓意。它们有各种吃法,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新吃法——烤糍粑。妈妈告诉我,烤糍粑是她们小时候经常吃的东西,烤糍粑需要准备:一盆炭火、一把火钳和糍粑。说干就干,先把火钳架在火盆上,好似天边架起了一道彩虹桥。然后把糍粑放在火钳上,烤上几分钟后会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就说明快好了,我拿起来看一下,亮闪闪的金色中带着一些棕色,香味扑鼻,我都等不及想吃了,就问妈妈:“好了没?”

“早得很呢,别急。”

可是我实在太想吃了,干脆不想了,嘴里念道:“不想、不想……”这时,不可抵抗的香味又直往我鼻子里钻,于是我保佑:快好,快好。妈妈坐在那里,手里不时的翻动着,前后左右。“好了”“啊,太好了。”我仿佛尝到了糍粑外面嘎崩脆,里面软软的嫩嫩的,真香!“耶,终于好了。”我叫道。这时妈妈拿来白糖,我拿着烤好的糍粑粘白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那味道真是太美了。

吃完烤糍粑,我深有感触:干什么事都不能心急,要有耐心。

7.浙江民风民俗作文

直到把这个糯米团打糊了,主人很客气的把多放了些红糖的麻糍分给傍边的小朋友每人一块,我也分到了一块香喷喷的麻糍,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才把这个糯米团放到竹匾上,我还发现竹匾的底面上铺了一层粉,爸爸说这是玉米粉和黄豆粉,也能让我了解家乡的风俗,看见火炉上正用木桶蒸着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我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只吃过麻糍没见过麻糍是怎么做的。

今天晚上。爸爸很兴奋地说他小时候爷爷家每到冬至前夕,都有“搡麻糍”的风俗习惯。

吃完晚饭,爸爸兴高采烈地带着妈妈和我奔向村里那户打麻糍的人家,一进那户农民伯伯的家里,我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味道,这是爸爸童年的美好回忆,两个大人迅速地用双手把这个糯米团摊成薄薄的一张大圆饼,然后在上面洒了一层芝麻和红糖。爸爸说等会儿我们去看看,几个大人轮流用木槌击打这个糯米团,一个大人的手一边沾着水一边不断的翻动着这个糯米团,让我去见识一下,过了一会,他们把蒸熟的糯米饭倒进石臼里,有一个爷爷的朋友来串门,等待享受这香喷喷的麻糍,再用菜刀把大圆饼切成一块一块的麻糍,告诉我们他们晚饭后要“搡麻糍”,那时爸爸和他的同伴一起围着大人们“搡麻糍”,在乡下老家我终于看见别人怎么做麻糍了。

我们在爷爷家吃晚饭时。

8.作文家乡的小吃黑糯米饭

在我小的时候,家乡有一个风俗,每当农历十月半的时候,全村每家每户都会煮好糯米饭,然后每家派出一个有力气的男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轮流着打麻糍。先把煮好的糯米饭倒入石臼里,然后用特制的丁子形的木棍,一举一落,一锤一锤敲打至糯米饭完全变成软糯的糕状,没有任何米粒。在敲打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糯米饭粘在工具上,还要一个人在石臼旁,偶尔用手蘸着水,翻动石臼里的糯米饭,并且要与敲打的人配合好,才不会被敲到手。敲打好以后的糯米糕放入盆中,用手挤成一个一个的小团,然后蘸着碾碎的芝麻糖吃。(芝麻糖是炒熟的黑芝麻加上白糖一起放入一个小小的,像碗一般大小的石臼里,然后用石棒碾成末。在碾芝麻糖的过程中,那香味,可以飘出十里。碾芝麻的人,更是陶醉此中),这是最早的,也是真正的手工麻糍。

但在平时,我们嘴谗想吃的时候,因为操作上的辛苦与麻烦,所以父母会选择用糯米粉来简便制作,虽然没有手工敲打的麻糍那种超强的软糯,但口感也一样特别好。

9.作文花样的美食

如果你问我最爱吃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小笼汤包喽!”你吃过小笼汤包吗?可好吃了,听我来介绍介绍吧。

小笼汤包小巧玲珑,看相很好。远看,十几个洁白无瑕小笼汤包紧紧地簇拥在一起,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像春天那活泼可爱的小桃花。在袅袅的“薄雾”中,小笼汤包似乎更惹人喜爱了。近看,白***嫩的小笼汤包饱满,润泽,嗯,看起来就很好吃。瞧,那皮儿是多么的娇嫩呀,娇嫩得就好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脸蛋儿,轻轻一捏就破碎了。透过外皮儿,你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那纯美的汤汁儿,怎么样,想吃了吧,别急,里面还有一颗如翡翠般润滑的牛肉呢!

小笼汤包不仅看相好,味道也很不错呢。俗话说得好:“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不过我饿管不了那么多,望着那么美味的小笼汤包,我的口水早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顾不得什么淑女形象,抓起汤包就往嘴里塞,好烫,我捂着嘴巴叫了起来,这次我吸取教训,先轻轻地咬一口皮,顿时,汁儿涌进了我的嘴里,好醇,好润,好香,我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待我反应过来,我又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汤包了。

小笼汤包真的很好吃,大家都来尝一尝!

这是关于小笼包的作文,咋样够花样了吧???望采纳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www.cslcc.cn/rmcp/38095.html


TOP